摘要:为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2014年8月,总投资480万元,建设规模261.九游下载安装67公顷,新增耕地34.九游网页版78公顷的董志镇六年村土地整治项目正式实施,2015年5月30日项目竣工。为顺利推进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该局还在庆阳市率先落实土地整治复垦村民意见征求制。
董志塬上拓沃野万顷田畴惠民生——西峰区土地整理工作纪实
道路项目施工后
道路项目施工中
道路项目施工前
土地整理施工前
土地整理施工中
土地整理施工后
水利工程施工前
水利工程施工中
水利工程施工后
段晓霞 刘炜
昔日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被整治建设成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曾经的小块田地被开辟为大块沃野;废弃地和多年的撂荒地平整改良了,曾经睡眠的土地迸发出了经济活力;过去广种薄收的坡地,现在成了丰产丰收的水平梯田;特色林果产业培育发展起来了,农民致富奔小康有了强有力的抓手。
近十年来,庆阳市西峰区土地整治在实践中探索走出了一个由小到大,由点到面,由最初的分散整治到现在的整村推进综合整治的发展道路。尤其是以甘肃东部百万亩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在西峰区的率先实施为契机,项目实施中更是申请增加了田间I型路(水泥路),灌溉机井,生态防护林等建设内容,通过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逐步形成“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的格局,进一步提高了土地产能效益,有力推动了全区社会经济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整理换新貌
六月的董志塬上,草长莺飞,生机勃勃。层层整齐的梯田泛起了千层绿浪,昔日荒芜贫瘠的梁峁变成了平展展的水平梯田,田边地头的边沟道路上绿树成荫,葱翠中隐掩着一座座红砖瓦房,把董志塬描绘成一卷美不胜收的巨幅染色山水画。
这一壮丽大美的画卷,离不开持续不断的土地整治和废弃旧庄基的复垦。现在,产业培育了,生活环境改善了,土地整治给西峰区的农民生活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促进农村综合发展已逐渐成为土地整治的根本目的。看到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的崭新面貌,西峰区肖金镇纸坊村村民感慨的说,过去我九游体育们这里都是坡地,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农业机械爬不上来,农用三轮车也开不上来,只有用牲畜才行。山坡地都是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农作物产量低,好多产业也没法发展。由于没有支柱产业,收入也上不去,人均收入只有1200元。河滩地里不是坑就是梁,种植的都是传统的小麦等农作物,严重影响了大家种地发展产业的积极性,收入也不高。2013年,庆阳市国土资源局西峰区分局在西峰区肖金镇纸坊村的土地整治项目的正式实施,让这个小山村村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贫瘠的山坡地修成了水平梯田,上山耕种的田间小路也整修成了大型耕作机械、车辆可以顺畅、行驶的乡村大道,农业机械可以进地了,土地终于实现了机械化。随之而来的还有土地带来的受益成倍增加,村民的发展思路更活泛了,一方水土真的能养活一方人了。
“村里的变化发展是托了甘肃东部百万亩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的福,山坡地都成了梯田,河滩地里的沟填平了、梁铲掉了,全都用机械耕种了。村民种地的积极性也提高了,以前推不开的产业,现在都在争着搞。村上还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了甜瓜生产基地,收入也增加了。”纸坊村村支书说,现在我们的目标就是把纸坊村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农业休闲观光区。按照村上的规划,纸坊村分为生态观光区、休闲娱乐区、硬杂果采摘区和绿化区。在土地整理项目实施以前,这样的事情我们想都不敢想。西峰区董志镇六年村田块分割细碎、田坎过多、农田基础设施不完善、水土肥流失严重,农业基础脆弱。耕地多为塬边旱地,且遗留有大量的废弃宅基地。种植结构单一,经营粗放,耕地产出率低。
为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2014年8月,总投资480万元,建设规模261.67公顷,新增耕地34.78公顷的董志镇六年村土地整治项目正式实施,2015年5月30日项目竣工。项目共平整土地3925.05亩,埂坎修筑1.78万立方米;新建田间道1.5公里,改建生产路14.8公里;栽植道路防护林为中槐,共769株。
项目实施后,现在综合效益已初步显现出来,耕地质量等级提高,田块整齐,集中连片,加快了现代化农业发展;有效耕地面积大幅增加,缓解了人多地少的矛盾,扩大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显著改善,有利于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过去,村地块零散,破旧地坑院、荒草滩遍布,导致机械耕作困难。现在,土地平整了,路也宽了,树也绿了,发展也有信心了。”六年村村民高兴地说。
纸坊村和六年村的变化只是西峰区实施国家投资的甘肃东部百万亩土地整治重大工程以及省级投资土地整治项目的缩影,土地整治不仅整改了农田,更解决了当地群众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困难,增强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信心。

数据显示,2008年以来,在西峰区委、区政府和庆阳市国土资源局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该分局共立项实施土地整治项目21个,目前已经竣工验收19个,在建项目2个。累计投资1.16亿元,建设总规模4670.47公顷,累计新增耕地744.2公顷。土地利用率由原来的72.66%提高到了77.89%。
西峰境内塬区平坦辽阔,两侧河川沟壑纵横峁梁交错,水土流失严重,道路崎岖不平,环境脆弱。面对这一实际,该分局立足当地实际,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为改善当地生产生活条件,向上级申报开展土地整治工作。近十年来,西峰区通过大规模的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和协调发展,取得了重大成效。
因地制宜抓实施
为把土地整治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项目建设好,该分局在全市率先建立了土地整治项目储备库。
从2008年以来,局里分批对全区的土地现状进行全面调研与勘察,编制了《庆阳市西峰区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挖掘土地整理复垦潜力,划定土地整治重点区域,统筹安排土地整治重点项目,分门别类收录数据,建立项目储备库,克服了以往的盲目性,实现了从分散整理到整村推进综合整治的重大转变,为土地整治项目的申报奠定了基础。
针对西峰塬面耕地分散且凹凸不平的现状,项目区内道路坑洼不平,缺少人蓄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等水利设施这一实际,该分局通过实施整村推进项目,在庆阳市率先推行整区块整治,田、水、路、林、居综合整治,将条块分割、高低不平的耕地归并平整成相对连片集中、大小均衡的耕地,还增加了水泥田间道路及农业灌溉设施,方便了机械化操作,使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得以实现。
土地整治后,显胜乡冉李村提出了“因地制宜,调整结构,狠抓果树、瓜菜、草畜三大主导产业”的经济发展思路,引导村民走“种、养、销”相结合的路子,狠抓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苹果产业。董志镇罗杭村也是引导村民通过发展矮化苹果园套种辣椒、黄豆等经济作物,帮助村民早日实现脱贫致富。
为顺利推进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该局还在庆阳市率先落实土地整治复垦村民意见征求制。在项目初设方案出台后,及时召开村组干部会、村民代表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百分之八十以上村民同意后,才进行项目的实施。“这一制度的实施不仅调动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还在工程设计中体现了群众的意愿,也减少了工程施工中不必要的矛盾纠纷,体现了知情权,也方便了群众对工程质量的监管。”庆阳市国土资源局西峰区分局土地整治中心负责人说。
针对以往一些项目工程实施完成后,因后续管护责任不明确、落实不到位,出现了“有人建、无人用、无人管”“前面建、后面损”等现象的实际,该局在庆阳市率先实行项目保护碑制度,通过在建设项目竣工时制作项目保护碑,明晰项目情况和管护责任,便于群众监督,确保了项目效益的持续发挥。
为确保项目建设的进度与质量,把项目建设的廉政风险降到最低,该局在庆阳市率先实行项目标段控额制,标段金额都控制在百万元以内。通过这一项举措不但降低了廉政风险,还便于随时监控项目进度与质量,同时增加了施工承包单位,可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为缩短工期提供了保证。
在土地整治项目建设中,该分局还不断加强梯田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把梯田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有效措施,狠抓任务落实。同时,将梯田建设与发展旱作农业和地方特色农业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了梯田工程的综合效益。2008年以来,完成梯田建设任务3.5万亩。
针对项目建设遇到的难题,该分局的领导和技术工作人员经常深入到现场实地指导工人科学施工,并及时帮助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有力推进了项目建设进度。
强化监督保安全
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该局克服了土地整治项目建设面广线长监管内容庞杂的重重困难,以项目法人制、公告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审计制等“六项制度”为核心,制定了《庆阳市国土资源局西峰分局项目管理制度汇编》,从项目选址立项到施工验收均建立了一套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推行项目质量终身责任追究制。
同时,该局还聘请专业工程监理公司专门负责项目工程监理,土地整治中心派驻人员现场指导施工,逐步建立健全项目监理月报制、项目中期和年度检查制,对工程进度、施工质量、资金使用与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逐步使项目实现管理工作程序化、制度化,提高了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为加强项目资金管理,该局专门制定出台了《土地整治项目财务管理制度》、《土地整治项目会计核算制度》等规范性文件,设立了专账,专人负责,坚决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实行项目资金专款专用,不截留、不挤占挪用;坚持按照规定的开支范围支出,力争不突破投资总额;实行一支笔审批,严把资金流转渠道,设立转账制度,国库集中支付;坚持项目资金决算制度,严格资金审计,从而确保项目建设资金落到实处。严格的监督管理确保了土地整治项目的安全运行。近年来,该分局先后通过了国家、省、市等各级审计,无重大违规问题。针对审计中存在的不完善及缺陷,该局都在第一时间成立整改小组,制定整改措施,切实加强整改。同时加强长效机制建设,完善制度、强化措施、规范管理,防止同类问题出现。
惠民工程促发展
农村土地的综合整治是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活环境为目标,以坡旱地整理、生态建设工程为重点,以生态移民工程和新农村建设为依托,通过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土地产能效益,推动项目区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西峰区农村土地的持续整治,尤其是甘肃东部百万亩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在西峰区的成功实施,不仅有力支持和推动了西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为西峰区农村的环境整治、基础设施、生态修复及民生工程等方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项目区田间道路工程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农村交通系统,加强了城乡联系,改变了村容村貌,提高了农村发展的潜力。尤其是水泥田间道路的实施,改善了农村生产条件,生活条件,带动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项目区灌溉与排水工程的实施,不仅解决了项目区灌溉用水的问题,还改善了项目区部分偏远村组的人畜饮水条件,促进了项目区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提高了农产品的生产能力,增加了项目区农民收入。
土地整治中水平梯田的建设让机耕机播由川区走向了山区,基本实现了农业生产方式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的转变,农作物产量大幅提高。水平梯田建设还使农产品生产、运输、加工等实现了机械化,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土地整治项目的大力推进,进一步加快了土地流转,使农业生产由个体生产逐渐向集约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提升了土地的利用效益,使得高效农业示范项目在一个个村落户,在董志塬上“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产业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土地整治项目通过梯田、林草等综合治理措施的实施,健全了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防护体系,增加了植被覆盖度,基本实现了“土不下山、泥不出沟、肥不外流”的目标,对于水土流失严重的董志塬来说,土地整治项目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推进了黄土大塬的生态环境保护。
实干创新点土成金。针对西峰区废弃地数量大、分布零散的具体情形,今后将逐步加大土地复垦在土地整治项目中的比例,以切实提高全区补充耕地、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提升耕地保护和用地保障能力。
对于过于分散或因面积太小而无法获得省、市两级土地整治立项的废弃宅基地复垦,该分局将建议利用区级财政土地出让收入农业土地开发资金,自己组织实施复垦开发。土地整治涉及面广、工作量大,需大量的资金投入。对此,该分局将多渠道筹措土地整治资金,促进全区土地整治工作再上台阶,为全区的发展再添活力。
本文由prettyluo于2025-09-19发表在九游体育 (中国)官方网站-JIUYOU官方,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s://pyv-9game.com/2025/09/40.html
发表评论